一、電子信息產業概念及產業鏈分類
電子信息產業是研制和生產電子設備及各種電子元件、器件、儀器、儀表的工業。是軍民結合型工業。由廣播電視設備、通信導航設備、雷達設備、電子計算機、電子元器件、電子儀器儀表和其他電子專用設備等生產行業組成。美國經濟學博士馬克波拉特在《信息經濟:定義與測算》中將產業劃分為:農業、工業、服務業、信息業,首次將信息產業納入國民經濟產業范圍。
從產業鏈角度看:分為終端產品(手機、電腦等)、電子中間產品(汽車音響、空調等)、配件(電腦主板、顯卡等)、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電阻、電感、電容等)
電子行業主要產業鏈有:通信產業鏈、計算機及外設產業鏈、軟件產業鏈、數字視聽產業鏈、集成電路產業鏈、新型平板顯示產業鏈、LED產業鏈、第三代移動通信產業鏈等
二、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和特點
1、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通信、計算機及軟件產業為主體的電子信息產業憑借其驚人的增長速度,一舉成為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性產業。它在各行業激烈的經濟技術競爭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中高速發展。
2、電子信息產業特點
(一) 新的產業分工體系形成產業分工進一步細化,開始向工序分工轉變。產業鏈和產品工序的作用日趨明顯,產業由梯次轉移向直接投資轉移。
(二)技術、品牌、資本、規模和市場份額的作用加大市場、資金和技術的國際化使得國際競爭由資源、產品的競爭轉向技術、品牌、資本和市場份額的競爭,核心技術和品牌成為競爭的關鍵。電子信息產業的利潤主要取決于核心技術、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生產規模。就整機廠家來說,中國微波爐第一大戶格蘭仕由于依靠定牌加工(OEM),自身收益也只有3%—5%。售價600美元的iPhone4,進行組裝的富士康等中國組裝企業,則只得到每臺6.54美元的酬勞。而蘋果公司在每臺iPhone4上的獲利高達360美元,即利潤約為60%。
(三)跨國公司主導地位突出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幾萬個跨國公司,但在各行業有影響的只有幾千個,主要以世界500強為主。這些跨國公司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兼并之風席卷全球,主導競爭潮流已成定勢,比如說,在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各領域起主導作用的跨國公司主要有以下企業:計算機領域:蘋果、惠普、戴爾電子視聽領域:索尼、松下、飛利浦、三洋通信領域:蘋果、摩托羅拉、諾基亞、黑莓集成電路領域:英特爾軟件領域:微軟、EDS。
(四)產品界限和產業界限日趨模糊數字技術促進了音視頻、通信、計算機三大類產品間互相融合。電信網、電視網和計算機網交叉經營、資源共享且相互滲透已是大勢所趨。電子技術與機械、汽車、能源、交通、建筑、輕紡、冶金等產業的結合不斷催生了新的技術領域和更廣闊的產業門類。
三、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1、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現狀
從全球來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從“默默無聞”跨越到了“名列前茅”。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消費電子生產基地 ,多個消費電子產品產銷量在世界市場上排名第一。
同時,隨著產業集中度的提升,產業區域聚集效應日益凸顯。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以9個國家級信息產業基地、40個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園為主體的區域產業集群。特別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三大區域,勞動力、銷售收入、工業增加值和利潤占全行業比重均已超過80%,產業集聚效應及基地優勢地位日益明顯,在全球產業布局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2、我國信息產業存在的問題我國信息產業較歐美的國家相比起步晚、起點低,通過國家的支持及自身的努力,也已成為信息產業大國,可不是強國, 由于技術的差距.還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1)產業規模小、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我國信息產業沒有形成規模效益,更沒有產業集群。產業規模小容易產生浪費,不僅在資源方面,還有技術的浪費。產業的結構“硬重軟輕”,以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業為主,軟件業、信息服務業占的比重低;而發達國家信息產業的結構是“軟重硬輕”,軟件占的比重已超過硬件。我國信息產業這種不合理的結構制約了產業的發展。就信息產業門類而言,呈現出不平衡態勢。
(2)信息能力處于世界低水平之列信息能力是一個國家生產信息產品和開發利用信息產品的綜合能力。在全球28個主要國家和地區信息能力測評中,中國排在倒數第二位,在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信息化人才和人口素質、國家對信息產業發展的支持等三方面,我國均排在最后一位。
(3)核心基礎產業薄弱、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核心基礎產業薄弱表現為:信息產品產值低,生產手段落后。信息產業內部各個分支行業之間聯系松散, 缺乏互動的協調機制:一方的發展不能帶動另一方發展,一方的落后卻制約著另一方的進步。信息產品或服務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出口產品附加價值低,企業綜合競爭力不強。而自主創新能力急待提高,科技投入不足,鼓勵創新的配套政策還不完善,管理體制和機制還不能滿足自主創新的要求。核心技術掌握在歐美發達國家手中,技術受制于人。
(4)人才流失嚴重.缺乏高技術人才世界各國不惜花巨資來培養高水平的信息專業隊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于信息產業的發展更是至關重要。只有擁有技術,信息產業就會向前發展。但是我國電子專業人才流失嚴重,電子特別是高科技行業嚴重缺乏高科技人才。加強人才培養,建立一支具有很強研發創新能力的信息人才隊伍,是我國電子產業急需解決的困難。
四、電子產業發展的探索性建議
1、政策扶持,促進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鼓勵電子電器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引進先進技術和先進裝備,加快提升電子電器行業生產工藝和裝備水平,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對重點企業的重大技改項目、技術創新項目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實行財政獎勵制度,打造出產業自身的龍頭企業,成為行業中領軍型企業。
2、加強龍頭企業和產業鏈建設。快速優化電子、電器產業的產品結構,上連下延擴展產業鏈,形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完善各產業集群地的產業鏈建設,形成葡萄串效應。
3、鼓勵創新,提高產業整體競爭水平。電子產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高新技術的競爭。要加強產學研結合,發揮企業、學校、科研機構各自所擁有的優勢互補作用,提高企業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4、儲備人才,提供產業發展智力保障。必須有高科技的技術人才、高等的現代化管理人才和高素質員工隊伍作支撐,建立一個穩定的培訓體系,有計劃地對各類人才進行培訓,為電子產業提供和補充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保證電子產業的發展。
(重要提示:資料成功提交后,我們的專業服務人員將在24h聯系您,請您保持通訊暢通。)